聚焦罕见突变位点:m.14459G>A
线粒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它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同时也是目前人体细胞中除细胞核以外唯一含有自身遗传物质即线粒体DNA(mtDNA)的细胞器。mtDNA由16569对碱基对组成,构成人体细胞内DNA总量的1%-2%。该基因组编码了13个与氧化磷酸化紧密相关的多肽,并且参与构成呼吸链的13种结构蛋白完全由mtDNA编码。当mtDNA发生突变时,有害的突变通过减少ATP的生成,从而影响到整个细胞的能量供应,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疾病。
m.14459 G>A是一个很罕见的新发突变位点,在mtDNA 14459位点处发生了一个由G到A的突变,将位于ND6基因上一个适度保守的丙氨酸变成了缬氨酸。ND6基因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I的一个组成部分,m.14459G>A突变会导致复合体Ⅰ的功能降低,进而降低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同时也会影响电子传递,导致产生大量自由基,损伤细胞的正常功能。那么,m.14459 G>A突变会导致怎样的临床表现呢?
意外的发现,悲剧的家庭
国外的学者意外发现了这样一个患有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伴肌张力障碍的五世同堂的西班牙裔家族。先证者是一个10岁的女孩,她在2岁时出现轻度的临床症状,5岁时发展成为全身性的肌张力障碍,8岁时观察到皮质脊髓束功能障碍、构音障碍和眼外肌受累。她的哥哥在13岁时出现轻度肌张力障碍,并且伴随着更严重的智力障碍。他们的母亲在32岁时出现了LHON典型的双侧视神经萎缩,而他们的父亲是一个正常人。
进一步家系筛查发现,在这个包含了79人的庞大家族中竟然有22个人都受到了这一疾病的影响,临床表现从仅仅患有LHON到包括肌张力障碍在内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等等各不相同,并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似乎随着代际的传递而不断加重。

图 1:西班牙LHON家系
知识回顾——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在之前的科普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这样一种由线粒体DNA突变所引起的母系遗传疾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LHON的患者通常表现为视力障碍,随后的几个月之内出现无痛性完全或接近完全的视力丧失,视野缺损是其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LHON在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病,但主要集中于年龄在15-25岁之间的男性,而在女性中常见发病年龄范围则要更大一些。并且由于一些目前尚不清楚的原因,男性患者所占的比率约为女性的五倍。
关于这一疾病的发现过程,最早可以追溯到1871年,由德国的一位眼科医生Leber首先报告了这一疾病。而美国的Wallace研究组则于1988年首次确定了LHON的病因——是由线粒体DNA突变所导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研究则陆续发现了90%~95%的LHON患者都与3种原发性线粒体DNA突变有关——mt. 11778G>A、mt. 3460G>A、mt. 14484T>C。在亚洲,大多数患者携带11778突变,其次为14484突变,而3460突变则很少见。但尚有5%~10%的散发病例,没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与LHON非常相似,但不携带这3种原发突变。那么是否还存在新的突变位点可以导致LHON的发生呢?

图 2:线粒体DNA示意图
m.14459 G>A突变位点的发现
——破解疾病的奥秘
研究者们仔细研究了这个家系中发病的22个患者,发现他们的亲缘关系都是依靠各自的母亲所联系起来,这一点符合遗传学中“母系遗传”的概念。并且由于这个家系的患者虽然也有其他不同于LHON的表现,但大多具有LHON的症状,因此,研究者们结合LHON这一疾病的特点,怀疑这个家族中也存在着一种线粒体DNA突变,并对此展开了研究。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终于在应用线粒体DNA测序技术对这个家族中所有患者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一个以前从没被发现过的mtDNA 14459位点的基因突变,并通过大量人群对照,证实了这个突变是这个家系所独有的。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先证者的父亲并没有检测到这一突变,而在家系中的另外5位母系亲属中都检测到该突变。因此,对这个LHON和肌张力障碍家系的研究表明,mtDNA 14459位点处的基因突变很可能是导致该病的原因。
m.14459G>A的遗传学特点
14459位点的突变与导致LHON发病的三个常见位点之一的14484突变非常相似,因此m.14459 G>A与m.14484 T>C 类似,都是导致LHON和/或神经疾病相关的ND6基因突变。
目前,m.14459 G>A突变的携带者/患者的突变水平介于4%到99%不等,男女之间发病率相似,而传统的LHON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突变率>97%的患者大都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包括精神运动迟缓、智力障碍、神经纤维瘤、肌张力障碍、痉挛、癫痫以及轻度偏瘫等等,并且不单表现为一种临床症状,大多同时出现多种症状,视力障碍反而不占主导地位,但是也有个别患者即使突变率为99%也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突变率在4%-73%之间的患者大多以视力损伤为主要表现,包括视神经萎缩、视力丧失等等,其他症状如听力丧失、共济失调等也有出现,一位突变率仅为4%的患者出现了中风发作的症状。因此,突变率与临床症状的轻重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是相同的突变率,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可能和这一突变所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具有不同的突变水平,便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临床表型。
m.14459 G>A突变被认为是LHON罕见的致病突变。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m.14459 G>A突变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现更多的全身表现,引起的临床表型有LHON、早发性肌张力障碍、LHON伴早发性肌张力障碍(LDYT)、Leigh综合征(LS)和其他神经损害和基底节区对称性病灶等表现,也有罕见的线粒体脑病患者的报道。

图3:m.14459 G>A突变对人体的影响
治疗的希望——胚胎植入前线粒体遗传学诊断(PGD-MT)
对于携带m.14459 G>A突变的妈妈来说,要如何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呢?
首先,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突变率和临床表型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即使是突变率也可能达到99%也可能表现为无症状的携带者,并且即使突变率相同的患者,他们的临床表型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简单的依靠突变率来预测子代是否会发病。
如果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突变mtDNA量很少,那么子代则需要很长时间的体细胞突变积累才能达到发病阈值,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有些甚至可能终生都没有达到阈值而没有临床表现;但如果从亲代遗传的量很多,子代可能短时间的积累就能达到发病阈值;而如果从亲代传递的是纯合突变型mtDNA,那么子代则不需要自身的体细胞突变积累就已经达到了表达的阈值,一旦具备其他条件,就可能立即出现临床症状。
由于mtDNA突变所导致疾病的症状可能很严重,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依靠缓解症状来延缓疾病的发展。因此对于携带m.14459 G>A突变的女性来说,想要生育一个不发病的健康子代,有望通过胚胎植入前线粒体遗传学检测技术,筛选出低或零异质性的胚胎进行移植,从而减少子代的发病概率。
参考文献:
[1]Jun AS, Brown MD, Wallace DC. A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 at nucleotide pair 14459 of the 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6 gene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ly inherited 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and dystonia.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94 Jun 21;91(13):6206-10.
[2]Ronchi D, Cosi A, Tonduti D, et al. Clinical and molecular features of an infant patient affected by Leigh Disease associated to m.14459G>A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 a case report. BMC Neurol. 2011 Jul 12;11:85.
撰稿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彭洁
编 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张宁
指导老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纪冬梅

一线生机AHMU
科普线粒体相关知识
帮助线粒体遗传病家庭